阎朝隐- 《奉和登骊山应制》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陆海- 《题龙门寺》
窗灯林霭里,闻磬水声中。更与龙华会,炉烟满夕风。
东方虬- 《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韩翃- 《送僧归日本》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苏轼- 《塔前古桧》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
李白- 《九歌·大司命》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李白- 《离骚》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李白
我愿身为云,东野化为龙。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杜甫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陈陶- 《飞龙引》
长洲茂苑朝夕池,映日含风结细漪。坐当伏槛红莲披,雕轩洞户青蘋吹。
裴漼- 《奉和圣制龙池篇》
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始看鱼跃方成海,即睹飞龙利在天。
裴迪-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李涉- 《赠龙泉洞尘上人》
八十山僧眼未昏,独寻流水到穷源。自称共得龙神语,拟作茅庵住洞门。
完颜亮- 《咏龙》
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
萧旷- 《咏龙》
亦知清戒守仙规,燕血尘埃岂嗜宜。自许身躯脱梭木,淹从螭蛟困拳池。
张正见- 《应龙篇》
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非云足不蹈,举则冲天翔。
刘禹锡- 《龙阳县歌》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贾岛- 《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
郡北最高峰,巉岩绝云路。朝来上楼望,稍觉得幽趣。
杨万里- 《再和云龙歌留陆务观西湖小集且督战云》
我愿身为云,东野化为龙。
辛弃疾- 《青玉案》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
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
厉鹗-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这些诗句中,龙的形象多与神秘、力量、尊贵和变化相关,体现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