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以下是一些关于书的歇后语及其解释:
床底下看书:
眼光不高
瓷子里藏书:
满腹经文
错过了客店:
无处寻书;无处寻宿
代别人写情书:
不是真心
戴礼帽的偷书:
明白人办糊涂事
地摊上卖书(放书):
没架子
肚脐眼里藏书:
满腹经文
端午节卖历书:
过时货
粪船上放书柜:
臭架子;摆臭架子
丰都城里说大书:
鬼话连篇
过时的历书:
没用处;翻不得
老鼠钻进书箱里:
咬文嚼字
井底下看书:
学问不浅
马背上看书:
走着瞧
瞎子看书:
观点不明
小学生看书:
念念不忘
盲人读书:
瞎摸
孔夫子搬家:
尽是书
猪八戒读书:
竟充识字的
读书人当兵:
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独眼龙看书:
侧目而视
独眼龙看书:
斜视
扒灰头讲礼书:
说里不走理
不听曲子听评书:
说的比唱的好听
大年初一看历书:
日子长着哩
秀才的毛巾:
包输(包书)
唐僧的书:
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秀才手巾:
包书(输)
道士念经:
照本宣科
读《三国》流泪:
替古人担忧
31.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32.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33. 耗子啃书:咬文嚼字
34. 摩天楼上说天书:高谈阔论
这些歇后语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隐喻,表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希望这些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