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59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由老子所著。以下是其部分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有了空间,才开始呈现出天地;有了根源,才开始孕育万物。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宁静无欲的心态,就可以深入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常存欲望,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表层的东西。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称谓,它们都很神秘。那神秘又深远的极处,便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所在。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如果世间的人都明了美的东西是美的,那么丑恶的东西就暴露出来了;都知道善良的行为是善的,那么不善良的行为就显露出来了。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刻意招贤,使民众不去争名;不稀罕难得之货,使民众不为盗。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治理天下,那么天下就不会有治理不了的问题。

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就像一个空虚的容器,它的作用似乎无穷无尽。它深邃啊,好像万物的本源。它冲淡一切锋芒,消解一切纷争,和光同尘,与世无争。它深邃而神秘,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似乎在天地形成之前就有了。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把万物看作草狗;圣人无所谓仁爱,把百姓看作草狗。天地之间,像风箱一样吗?空虚而不屈,越动越出。多说话反而招致失败,不如保持沉默。

总结

《道德经》是一部深奥的哲学著作,其内容涵盖了宇宙观、人生观、治理观等多个方面。以上只是部分原文及译文,建议阅读完整版本以深入理解其思想精髓。

建议

选择权威版本:

阅读《道德经》时,建议选择权威版本,如中华书局出版社的《老子道德经译注》(王弼注、楼宇烈校释)等。

结合注解:

注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建议结合注解进行阅读。

多次阅读:

哲学著作需要多次阅读,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