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羞成怒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nǎo xiū chéng nù。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感到羞愧或尴尬时,情绪失控并变得愤怒的状态。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近义词:
义愤填膺
恼羞变怒
反义词:
心平气和
语法功能:
作谓语、定语、状语
示例:
那排长恼羞成怒,拿着枪头的刺刀,向哥哥的手臂上扎了一下。
这个推销伪劣商品的骗子,被人当场揭穿后,恼羞成怒,竟然出口伤人。
成语辨析:
“恼羞成怒”和“恼羞变怒”都表示因羞愧而发怒,但“恼羞成怒”更强调羞愧到了极点,而下不了台的状态。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