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主要思想:内发论代表人物,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提出“性善论”。名言包括“万物皆备于心善”、“人的心中自有浩然正气”。
乐正克
主要思想:著作《学记》,提出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启发原则。名言包括“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君子之教,喻也”。
孔子
主要思想:思想主要集中于《论语》,以“仁”为核心,强调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名言包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
苏格拉底
主要思想: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强调启发诱导,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美德。对西方影响深远。
柏拉图
主要思想:著作《理想国》,提出“寓学习与游戏”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
主要思想: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认为教育的高目的是追求美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昆体良
主要思想: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蔡元培
主要思想: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并主张教育独立。
约翰·杜威
主要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主动探索。
让·皮亚杰
主要思想: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奠基人,认为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尊重儿童的主体性,通过引导和启发,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
卡尔·罗杰斯
主要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佩鲁奇和乌尔曼
主要思想: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者。
这些教育思想家的理论不仅在其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