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寒窗苦读的典故有以下几个:
凿壁偷光
典故概述:西汉时期,匡衡家境贫寒,无钱买灯油,夜间无法读书。他发现邻居家透过墙壁的微弱光线,便凿开墙壁,借用邻居的光线读书。通过这种方式,他最终成为一代学问大家。
出处: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囊萤映雪
典故概述:
囊萤:晋代车胤家贫,夏夜无灯,利用萤火虫的光亮读书。他将萤火虫装在白绢袋中,借萤火虫的光线照明读书。
映雪:晋代孙康家贫,冬夜无灯,利用雪的反光读书。他在雪夜中读书,最终成为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断齑画粥
典故概述:北宋时期,范仲淹家贫,住在庙里读书,生活清苦。他每日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通过这样的苦读,他最终被录取为官员。
刺股悬梁
典故概述:
刺股:战国时,苏秦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资金用尽,狼狈而归。他发愤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最终成为六国的宰相。
悬梁: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最终成为当代大儒。
警枕
典故概述: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为了督促自己读书,睡在一个光滑的圆木枕上,只要一翻身头便落枕,即被惊醒,继续伏案读书。他通过这种方式坚持读书,最终完成了《资治通鉴》。
这些典故都体现了古代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勤奋学习,追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