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论》是 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家荀子所写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该篇主旨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与人事无关。荀子通过这篇文章提出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明确指出了自然界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不会因为圣明的尧或暴君的桀而改变。
荀子在《天论》中强调了天道与人道的分离,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命题,认为天道和人事是两不相干的,天不能决定人们的吉凶祸福。他进一步指出,社会的兴衰治乱完全是人类自身行为的结果,与自然界无关。这种观点有力地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迷信思想,强调了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努力。
此外,《天论》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即人类应当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盲目地顺从或恐惧自然。荀子认为,通过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可以实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荀子的《天论》在历史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贡献,对后世哲学思想和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文澜曾评价《天论篇》是诸子书中最有积极意义也是唯物论思想最显著的一篇重要著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