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也称为国际劳动节或五一节,是 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定在每年的5月1日。这个节日起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最终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劳动节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1886年5月1日,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争取工人的合法权利,在革命导师恩格斯的指导下,许多国家的工人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性的"五一"大示威,所以就诞生了今天的"五一"国际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