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士
夫士之生于世,岂无壮志哉?然往往为世俗所困,不能自展。故昔之贤君,皆以励士为要务,以激发其忠勇之心,使上下一心,共赴国难。
昔吴起为魏将,儒服见文侯,言虽不合,而意深远。文侯终悟其言,修文德以治武备,此励士之效也。又如孙子兵法,亦强调合军聚众,务在激气,以保士气之高昂。
当夫临战之时,将帅当以忠义之心,激励士卒,使其不畏强敌,勇往直前。如李白《塞下曲》中所云:“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此言一出,三军皆感振奋,愿效死力。
又如岳飞《满江红》,词中壮志凌云,激昂悲壮,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而战。
士之有志,当如松柏之后凋,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孔子有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此言虽简,却道出了励士之真谛。
故欲励士,当以忠义为本,以激励为手段,使士卒心怀国家,身先士卒,共赴国难。如此,则士气高昂,无往而不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