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诗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的诗歌形式,主要流行于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和英国。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共十四行。每行诗句通常是11个音节,采用抑扬格。押脚韵的排列方式是ABAB, ABBA, CDE, CDE。
两种主要类型
意大利式(彼特拉克体) 结构:
由两段四行诗和两段三行诗组成。
韵式:ABBA, ABBA, CDE, CDE。
莎士比亚体(伊丽莎白体) 结构:
由三段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
韵式:ABAB, CDCD, EFEF, GG。
音节和韵律
音节数:每行通常有10个音节。
韵律模式:抑扬格五音步或抑扬格六音步。
其他变体
八六体:前八行采取抱韵(abba, abba),后六行有几种正格,如意大利式(ccd, edd)和法式(ccd, edd)。
四四三三体:前四行四行,中间四行三行,最后四行三行。
四四六体:前四行四行,中间四行四行,最后四行三行。
中文十四行诗
在中文中,十四行诗的格律可以通过借鉴英文抑扬格与扬抑格的混组音来创造。例如,沐远诗节中的韵脚和音步安排。
总结
十四行诗的格律严谨,结构清晰,通过不同的韵式和音节安排,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主题。无论是意大利式还是莎士比亚体,都体现了诗人对形式和内容的完美融合。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