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是指 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在植物方面,物候包括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在动物方面,物候则包括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活动。此外,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被视为物候现象。
物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其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物候历则是依据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活动的变化节律进行生产活动的时间制度,例如,在二十四节气发明之前,远古祖先使用的是“物候历”。
物候在人类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民们通过观察物候来安排农事活动,如播种、施肥、灌溉等,以适应季节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物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的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联系的农谚的基础,这些农谚在今天的农业生产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