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以其为背景吟咏诗词。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端午节古诗词:
《南乡子·端午》
宋代:李之仪
内容: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代:卢肇
内容: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日赐衣》
唐代:杜甫
内容: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从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午日观竞渡》
明代:边贡
内容: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已酉端午》
明代:贝琼
内容: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摸鱼儿·午日雨眺》
清代:纳兰性德
内容: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蒹葭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端午》
唐代:文秀
内容: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内容: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内容: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还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端午节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