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关于理想的好段包括:
《我的理想家庭》中,老舍描述了他对理想家庭的设想: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把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两间卧室,我独居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咋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象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碰硬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帼帼随意地鸣着。”
《关于生活,关于理想》中,老舍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象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
《可喜的寂寞·老舍散文》中,老舍进一步阐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理解:
“理论,学说。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学篇六三》:‘何燕泉《馀冬叙録》:透光镜,日中映之,背上花样文字,尽存影中……英人傅兰雅光绪三年《格致汇编》互相问答中,时有华人以此镜(透光镜)问之,答以光学内无此理想。’;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茅盾《开荒》:‘如今,怀抱着崇高理想的人们,正在改造这黄土高原。’;老舍《骆驼祥子》七:‘(他)就按着自己的理想来布置自己的工作与家庭。’;杨朔《英雄时代》:‘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更高的人类理想,个人的生命又算什么?’;如所希望的;使人满意的。巴金《秋》二:‘还有许多理想的人物,这都是些云端上的影子,不会活在这样的世界中。’;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这个地方真不错……人又少,又安静,理想极了。’;柯云路《三千万》:‘‘质量也不能说理想。’钱工用力推着一面雪白的墙壁,墙壁弹性地晃动了。’”
这些段落展示了老舍对理想家庭和生活的具体设想和追求,反映了他对自由、独立和简单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