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靛花调》:
又称“剪剪花”、“剪甸花”、“靛花开”等,是明末清初广泛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俗曲,大多表达欢快、喜悦的情绪。
《银纽丝》:
山东地方风格的筝曲,与另一首山东琴书曲牌《大银纽丝》不同,此乐曲清新淡雅、音韵平和。
《耍孩儿》:
又称咳咳腔,是山西大同地区观众喜爱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不可说》
《时间都去哪了》
《年轮》
《我的歌你会懂吗》
《特好听》
《山坡羊》
《寄生草》
《闹五更》
《叠断桥》
《打枣杆》
《剪靛花》
《玉娥郎》
《倒扳桨》
《鲜花调》
《湖广调》
《放风筝》
《丢戒指》
《十二月观灯》
《四季歌》
《大踏青》
《摘棉花》
《小香戏》
《绣五更》
《叹五更》
《长工歌》
《妇女诉苦歌》
《对花》
31. 《小白菜》
32. 《茉莉花》
33. 《天涯歌女》
34. 《草原之夜》
35. 《姑娘十八一朵花》
36. 《几度花落时》
37. 《紫竹调》
38. 《渔光曲》
39. 《闻笛》
40. 《西湖春》
41. 《飘零的落花》
42. 《红花襟上插》
43. 《相思河畔》
44. 《我是一只画眉鸟》
45. 《白发吟》
46. 《南屏晚钟》
47. 《大江东去》
48. 《秋水伊人》
49. 《苏州河边》
50. 《岷江小夜曲》
51. 《今宵多珍重》
52. 《探郎歌》
53. 《无锡景》
54. 《太湖美》
55. 《莫愁啊莫愁》
这些歌曲中,有些是传统的小调,经过改编后成为流行音乐,有些则是现代创作的流行歌曲,采用了小调的音乐元素。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