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约715-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他是太宗时功臣岑文本的后人,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的诗歌以七言歌行见长,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他的诗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岑参的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碛中作》、《寄左省杜拾遗》等。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语言明快,换韵自然,形成一种雄壮奔放、奇峻壮阔的风格。
岑参的著作主要有《岑嘉州集》和《岑参集》十卷,但前者已佚,后者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