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注释 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曰:说,说道。 学:学习。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常常;习,复习,温习。 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说: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乐:快乐。 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 愠 :生气,发怒的样子。 不:表示判断。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注释 吾: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身:自己。 谋:谋划,办事。 忠:尽心竭力。 信:诚实,信用。 传:老师传授的学业。 习:复习,温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 温:温习。 故:旧知识。 知:了解,认识。 新:新知识,新体会。 为:因为。 师:老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注释 学:学习。 思:思考。 罔:迷惑,没有收获。 殆:危险,疑惑。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注释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 诲:教导,教诲。 女:你。 知:知道。 之:代词,指知识。 是:这,此。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注释 见:看见。 贤:贤能的人。 齐:向……看齐,学习。 不贤:不贤能的人。 内自省:内心反省自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注释
三人:几个人。
行:行走。
必有:必定有。
我师:我的老师。
择:选择。
善者:善良的人。
从之:跟随他。
不善者:不善良的人。
改之:改正自己的缺点。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