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成语及其来历如下:
一诺千金 释义:
形容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来历:秦末季布,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言九鼎 释义:
一句话就有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
来历: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到了楚国后,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最终说服楚王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抱柱之信 释义:
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来历:有一个男子与女友相约在桥下见面,男子等了许久不见女友,桥下涨水,男子抱住桥柱不离桥下,结果被淹死了。后人以为男子的愚昧虽可悲,而信守承诺却可颂。
立木为信 释义:
通过一个具体行动来树立威信,比喻做事讲信用。
来历: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十两。最终有人将木头扛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言而有信 释义: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来历:《论语·学而》中,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季路一言 释义:
比喻信用极好。
来历:《左传·哀公十四年》中提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啮血沁骨 释义:
形容极端诚信,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值。
来历:这个成语出自古代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为了守信,不惜一切代价。
信守不渝 释义:
坚守信用不变。
来历:这个成语没有具体的典故来源,但常用来形容人始终坚守承诺,不改变。
履信思顺 释义: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来历:这个成语也没有具体的典故来源,但常用来形容人守信用并且心态和顺。
背义负信 释义: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来历: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高帝纪》,形容人背弃了信义,失去了信用。
轻言寡信 释义:
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来历:这个成语出自《老子》,形容人说话不慎重,缺乏信用。
言而无信 释义: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来历: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形容人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
出尔反尔 释义:
形容反复无常,言行不一致。
来历: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形容人的言行反复无常,不可信赖。
见利忘义 释义:
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道德原则。
来历: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高帝纪》,形容人为了利益而忘记道义。
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诚信的重视,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这些成语的故事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