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意思是通过演员的演唱,就能判断其功底和水平。
七分念白三分唱:
念白在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与唱腔同样重要。
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跟形合:
形容表演时内外一致,形神兼备。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指戏曲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分别有特定的表演难度。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强调戏曲演员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
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做事情要用心,才能技艺精湛。
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形容戏曲表演的感染力。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指演员吐字要清晰。
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形容戏曲表演的不可替代性和紧急性。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指师傅在传授技艺时会有所保留。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强调徒弟可能超越师傅。
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形容表演时的节奏和力度控制。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形容表演的感染力。
艺多不压身:
多学技艺有助于自身成长。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形容成功背后需要长时间的刻苦训练。
私下练,台上见:
指平时训练要在私下进行,台上才能展现成果。
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强调从小培养的基础对戏曲演员的重要性。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形容技艺传承的珍贵性。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形容艺人知识广博。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形容技艺高超的人敢于挑战。
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形容眼神的重要性。
笑不露齿,行不动裙:
形容表演时的仪态。
神不到,戏不妙:
形容表演时精神不集中会影响效果。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形容扮相和眼神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形容演员和观众的情感投入。
欲前先后,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形容表演时的动作顺序和节奏。
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形容戏曲中手势的表演技巧。
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形容戏曲演员化妆前后的状态。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形容表演的节奏和韵律。
31.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形容在表演中要全力以赴。
32. 字不清,唱不明:形容演员吐字要清晰。
33. 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形容演员的字正腔圆。
34.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形容表演的默契和配合。
35. 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形容练习的连续性。
36.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形容技艺的熟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