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令之的清廉故事读后让人深受触动。他作为一位唐代的谏官,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著称,并且在为官期间始终保持着清廉高洁的品德。以下是我对薛令之清廉故事的几点感受:
坚守原则:
薛令之在东宫墙壁题《自悼》诗,表达了他对朝政腐败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即使因此得罪了唐玄宗,他也毅然辞官返乡,表现出了他坚守原则、不畏权贵的勇气。
清廉自守:
薛令之辞官后,生活极其简朴,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即使唐玄宗听闻他的困境,特意赐予他岁赋,他也只是量敷取禄,从不肯多取。这种清廉自守的精神令人敬佩。
不计报酬:
薛令之在归隐乡里后,不仅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还不计报酬地收徒授学,教化民众。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廉村人,使得廉村成为了历史上唯一由皇帝赐封“廉”字命名的村庄。
道德榜样:
薛令之的清廉操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后世誉为“苜蓿廉臣”,成为了坚守清正廉洁的典范。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清廉、正直的生活。
廉政启示:
薛令之的故事对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他的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和勤俭自律的良好品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学习和传承这种清廉的精神,以应对各种诱惑和挑战。
总之,薛令之的清廉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颂,更是对廉政建设的深刻启示。我们应该以他为镜,时刻警醒自己,坚守清廉底线,做到公私分明、勤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