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原名是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而“鲁迅”则是他最著名的笔名。关于“鲁迅”这一笔名的由来,存在多种解释:
母亲姓鲁:
鲁迅的母亲姓鲁,因此他取“鲁”字作为自己笔名的姓氏。
周鲁同姓:
春秋时代,“周”与“鲁”是同姓之国,鲁迅取“鲁”字也有这一层意思。
愚鲁而迅速:
鲁迅自己解释“鲁迅”这一笔名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即自认为比较笨,但行动迅速。
小名“迅哥儿”:
鲁迅早年在家乡被人叫做“迅哥儿”,因此“迅”字也可能来源于他的小名。
自谦之辞:
鲁迅在回答许寿裳的询问时,提到取“鲁迅”笔名是因为《新青年》编辑不愿意有别号之类的署名,而“迅行”是他先前用过的别号,因此临时命名如此。这也可能是他自谦之辞。
其他解释:
有历史学家认为,“迅”字古义为狼,鲁迅取“鲁迅”笔名是表示自己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
综合以上几种解释,可以得出“鲁迅”这一笔名的由来主要是出于对母亲姓氏的尊重、对自己性格的自谦以及对时代变革的迅速反应。这一笔名不仅体现了鲁迅的个人特点,也反映了他的文学和思想立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