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出师表》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
第一层(第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第2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第3-5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亲贤远佞),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
第二部分(第6-7段)
第6段: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第7段:追忆白帝城托孤,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第8段)
第8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通过这三部分的内容,诸葛亮表达了对蜀汉未来的深切关怀和对先帝的忠诚,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智慧和谋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