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为学与做人》一文中,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勉励教诲青年们“为学先学做人”,却又于无声处激励青年们勤学好学、救国图强,对青年人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文中的总论点其实就是"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认为,教育乃至做人要具备智、仁、勇三要素才能成为一个人,即孔子曰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他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具体而言,梁启超提出了“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类心理由知、情、意三部分组成,若此三部分达到圆满发达的状态,则为“达德”,即达到人类普通道德之标准。
此外,梁启超还指出,教育的归宿在于学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知识。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情感、有意志的人,那么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那么智识越多反而越坏。
综上所述,梁启超在《为学与做人》一文中,总论点是“为学与做人”,并强调教育要培养具有智、仁、勇三要素的完整人格,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