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架诗,又称《康熙十字歌》或《十架颂》,是 康熙皇帝为纪念耶稣基督受难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康熙对基督教的信仰和对耶稣基督受难的深刻理解。
康熙皇帝从小就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即位后也非常接受基督教传教士的布道。据史料记载,康熙曾写过几首以信仰为背景的七律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架颂》。
这首诗的内容描述了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情景,以及康熙对耶稣受难的感受和体会。诗中写道:“功成十架血半溪,百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五百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康熙皇帝在诗中表达了对耶稣基督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认为耶稣的受难和牺牲拯救了世人,带来了福音的光芒。这首诗也体现了康熙皇帝对基督教的深厚感情和信仰。
此外,康熙皇帝还曾在其他场合表达对基督教的敬意,例如他曾题写“万有真原”匾额,并题联:“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照拯济大权衡。”。
综上所述,康熙十架诗是康熙皇帝为纪念耶稣基督受难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基督教的信仰和对耶稣受难的深刻理解。这首诗在基督教界和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