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名字的编制遵循以下规则和流程:
一、命名主体与命名表
参与国家与地区 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台风命名,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韩国等,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形成140个备用名字。
命名表结构
命名范围: 仅用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 命名规则
二、命名流程与标准
命名起始时间 每年1月1日开始,按顺序为当年生成的台风命名,至12月31日结束并循环。
名字来源与风格
文化特色: 名字多取自各国文化元素,如中国最初提供“龙王”“悟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 性别均衡
区域分工 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命名由日本气象厅负责,使用日语名字;其他区域(如北大西洋)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负责,使用英语名字。
三、命名表示例
男性名字:海葵、悟空、杜鹃、海燕、风神等。
女性名字:海棠、电母、海马、玉兔、海葵等。
四、其他说明
避免重复:
每个名字仅使用一次,当达到140个名字循环时重新制定新表。
国际标准: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WMO)监督,确保全球统一性。
通过以上规则,台风命名既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又通过标准化管理避免了混乱,是国际气象合作的重要成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