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姓名的拆分规则具有独特性,主要特点如下:
一、基本结构
传统结构 维吾尔族姓名通常由 名+父名
组成,父名位于姓之后,用点号“·”或空格分隔。例如:
买买提·吐尔逊(买买提为名,吐尔逊为父名)
欧麦尔·阿不都拉(欧麦尔为名,阿不都拉为父名)
简化结构
建国后,为简化登记,统一采用“名+姓”的模式,去除了父名部分。但部分古老家族仍保留传统结构。
二、姓名特点
文化内涵
父名承载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的寓意
部分名字后缀如“江”(生命)、“汗”(国王)、“古丽”(花朵)等,表达祝福或尊重
男性名字常添加“阿訇”(教师)、“西日阿洪”(狮子)等尊称
地域差异
北疆女性多用“克孜”(姑娘)、“古丽”(花儿)等民族化称呼
南疆部分地区男性名字后缀“牙日”(幸福)、“卡日”(能背《古兰经》)
音译差异
姓氏部分因音译不同长度不一,如“托依汗”(孔雀)
名字部分可能因方言或个人喜好调整
三、使用习惯
日常称呼: 直接以“名”称呼,如“克里木江”中的“克里木” 正式场合
四、示例对比
| 姓名 | 传统结构(维吾尔语) | 简化结构(汉字) |
|------------|----------------------|------------------|
| 买买提·吐尔逊 | 买买提·吐尔逊 | 买买提、吐尔逊 |
| 欧麦尔·阿不都拉 | 欧麦尔·阿不都拉 | 欧麦尔、阿不都拉 |
| 西日阿洪 | 西日·阿洪| 西日、阿洪|
综上,维吾尔族姓名以“名+父名”为核心结构,兼具文化象征与地域特色,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