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孩子认识名字是语言和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环节,可通过以下系统化方法实现:
一、基础认知阶段
区分姓与名 通过姓名树或姓名卡片活动,引导孩子识别名字中的姓(通常为第一个字)和名,例如:“这是你的名字‘郑祝晖’,‘郑’是姓,‘祝晖’是名。” 结合家庭背景解释姓氏来源(父姓或母姓)。
名字卡片与标签
在孩子衣物、座位或玩具上贴上姓名卡片或标签,通过日常互动强化记忆。例如:“这是你的名字‘黄毅蕊’,看,上面有你的照片。”。
二、记忆强化阶段
关联记忆法
将名字与孩子的外貌特征、物品或活动关联起来。如:“你的名字‘闫冬阳’和你的小熊玩偶一样可爱!”或“‘黄毅蕊’对应你最喜欢的黄色画笔。”。
互动游戏
通过“找名字椅子”“名字接龙”等游戏巩固记忆。例如:
孩子们根据名字找到对应的椅子(如“郑祝晖”找带“祝”字的椅子);
互相介绍时重复对方姓名,加深印象。
三、实践应用阶段
自我介绍练习
鼓励孩子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自我介绍,教师或同伴提问时用名字回答。例如:“请举手说你的名字。”通过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制作个性化物品
开展“我的名字拼图”“名字贴纸”等手工活动,让孩子在创作中熟悉并书写名字。
四、注意事项
重复与巩固: 每天至少2次点名或自我介绍,重复是关键; 情感联结
家长配合:家庭中延续教育,如在家中让孩子找到贴有自己名字的物品。
通过以上方法,结合游戏、互动与实践,孩子能逐步建立对名字的认知与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