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及皇室成员的命名规则极为严格,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基本规则
双名制度
明朝实行双名制,名字由“宗室字辈”和“五行偏旁”两部分组成。宗室字辈根据家族分支预先设定,五行偏旁则按“木、火、土、金、水”相生顺序循环使用。
辈分标识
每个皇帝及其兄弟的名字中,第二个字为辈分标识,严格按“高、瞻、祁、见、佑、常、由、伯、仲、简、靖、迪、先、猷”等字辈排序。
五行属性
第三个字需包含五行偏旁(木、火、土、金、水),例如:
- 木:朱棣(棣)、朱标(标)
- 火:朱高炽(炽)、朱瞻基(基)
- 土:朱祁镇(镇)、朱瞻埈(埈)
- 金:朱祁钰(钰)、朱祐樘(樘)
- 水:朱见深(深)、朱祐樘(樘)
二、历史案例
开国皇帝朱元璋
为避免子嗣重名,制定20字辈分表,如孙子辈以“高”字开头(高炽、高煦等),曾孙辈以“瞻”字开头(朱瞻基、朱瞻埈)。
燕王朱棣一系
字辈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其子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等均沿用。
其他分支
- 太子家:允文、钦武、顺道、师良
- 秦王朱樉:尚志、匡时、永信、惇
- 晋王朱济美:审心、述学、继前、修
三、特殊说明
字辈传承
同一宗族不同分支(如燕王与宁王)可共用字辈,但需区分支系。
命名争议
若无合适字,可用部首凑字或直接使用小名。
历史影响
该制度确保了皇室血脉延续性,但后期因人口增长导致汉字不足,出现用“厚”“由”等字重复的情况。
通过以上规则,明朝皇室既彰显了尊贵身份,又维护了家族秩序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