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所变化,但“中国台湾省”是当前最广泛使用且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正式名称。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历史上的称呼
古代称谓 商周时期称“岱员”(取自神话中的“岱屿”“员峤”);
隋朝称“流求”;
三国时期称“夷洲”;
明朝中期后出现“东番”“鸡笼山”“北港”等称呼。
近现代名称
1895年《马关条约》后,日本曾短暂改称“台湾府”,但未改变其作为中国领土的性质;
1945年回归后,重新启用“台湾”名称。
二、当前官方与常用名称
官方名称
中央政府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均使用“中国台湾省”;
台湾地区现行《基本法》也明确将台湾定位为“中国的一部分”。
民间与媒体称呼
普通民众及媒体通常直接称为“台湾”或“台湾岛”;
郑成功等历史人物也曾使用“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等表述。
三、名称演变背景
文化认同: 台湾名称的演变与两岸文化交流密切相关,如“台”字源自台江(今台南),“湾”字描述地理特征; 政治因素
国际规范:联合国及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中国台湾省”是合法且符合历史事实的名称。
四、两岸关系中的名称使用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名称使用上不存在争议;
台湾艺人侯佩岑等公众人物也明确支持使用“中国台湾省”这一表述。
综上,台湾当前的标准名称为 中国台湾省,既符合历史事实,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