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一、名称由来
地理划分基础 陕西名称源于西周初年,周公旦与召公奭为划分疆域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东侧归周公管辖称“陕东”,西侧归召公管辖称“陕西”。这一划分以地理特征为基础,逐渐演变为固定称谓。
简称来源
“陕”: 直接取自全称“陕西省”中的“陕”字,源于陕原以西的地理范围。 “秦”
二、名称演变
早期称谓:西周时期为“陕东”“陕西”。
行政区划演变:元朝设立陕西四川行省后,简称逐渐固定为“陕西”。
历史延伸:春秋战国时期因秦国统治强化了“秦”的使用,后世沿用至今。
三、其他相关名称
三秦:战国时期指秦国疆域,后泛指陕西。项羽分封三将后,陕西成为三秦核心区域。
关中:特指陕甘宁平原,是秦汉唐等朝代的政治中心。
古朴秦川:强调陕西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四、名称统一性
尽管陕西包含陕北、关中、陕南等地,但“陕西”作为省级行政区名称具有历史惯用性和文化认同性。其他如“关中省”等名称仅存在于特定历史语境中,并未成为现代官方称谓。
综上,陕西的正式名称为 陕西省,简称 陕或 秦,名称源于西周地理划分与秦国历史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