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一生谦虚谨慎,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坦诚待人。他晚年坚决要求辞去“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
高士其:
高士其原名不是“士其”,1935年改名是因为他仰慕孔夫子,孔夫子曾说“学而优则仕”,而他早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
苏轼: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化名人,他的一生中都十分淡泊名利,认为物质财富和虚荣荣誉都不能给予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满足。
当年明月 和刘慈欣:这两位作家几乎凭借一部伟大的作品声名鹊起,但平时都是喜欢躲在角落里,不喜欢追名逐利的人。《明朝那些事》版税4000多万,当年明月老婆都不知道,《三体》版税1800万,刘慈欣同事不知大刘会写书。
诸葛亮:
诸葛亮曾做一番大业,但他不图名利,表现出追求理想的君子之风。
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不羡富贵出名,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
居斯塔夫·福楼拜:
法国作家福楼拜忠于真理的标准,他的作品比实际事物更加真实,他不计名利,专注于创作。
陶渊明:
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不为五斗米折腰。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鲁迅:
鲁迅的意识之所向是时代,他死死地盯住人,盯住个体不放,对名利毫不在意。
这些作家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他们更注重的是心灵的成长、思想的提升以及作品的创作质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