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保密诗词主要反映了保密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保密诗词:
《周易·系辞上·第八》
内容: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解释:孔子说:“混乱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言语不慎。君主如果不保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如果不保密就会失去自身,许多事情如果不保密就会招致失败,因此君子要谨慎保密,不轻易透露机密。”
《老子》第三十六章
内容: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释:老子说:“鱼不能离开深渊,国家的利器不能轻易展示给他人。”这句话比喻机密如同深渊中的鱼,不可轻易示人,强调了国家机密的保密性。
《国风·鄘风·墙有茨》
内容: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解释:诗经中这首诗用城墙上蒺藜丛生难以清除的景象,隐喻宫廷深处的私密话语不可外传,一旦泄露将令人避之不及。
《九章·惜往日》
内容: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解释:屈原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心中承载着秘密,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后悔,并且保持谨慎,不轻易泄露机密,以免遭到诽谤。
《晚出左掖》 (杜甫):内容: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解释:杜甫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撰写完劝谏皇帝的奏章后,因深知内容敏感,选择在幽静无人的时刻亲手点燃火焰将草稿化为灰烬,并且选择黄昏时分骑马归家,以避免徒生事端,体现了他对保密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些诗词不仅反映了古代对保密的重视,也展示了保密在古代政治、军事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