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命名遵循一个国际性的规则,即 由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这些名字的选取通常基于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总共140个名字循环使用。
具体的命名规则如下:
命名表: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即台风)的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WMO)所属的亚太地区14个成员国家和地区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
文化象征:
台风的名字通常具有文化象征意义,例如,有的名字代表坚强、忠贞不渝的爱情、长寿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等。
直观易记:
台风的名字应该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传播。
循环使用:
命名表中的名字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当一个台风形成并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时,就会根据这个命名表被赋予一个名字。
退役原则:
如果某个台风对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那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个名字,并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
例如,近年来的一些台风名字包括“山竹”、“海燕”等,这些名字都是根据命名表顺序轮到的。此外,中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发布的名字通常从中国的地名、神话、动物等文化元素中选取,以中文命名。
综上所述,台风的命名是一个严谨且富有文化意义的过程,旨在通过简洁明了的名字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台风灾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