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的古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文: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诗经·小雅·小旻》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竹石》(郑燮)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于谦)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修身赋》
维人生于世,如草木之生于土。修身以正,如树之立于风,不摇不摆。心如明镜,照见五蕴皆空,性如止水,静观万物皆备于我。德为行之基,学为知之本。日三省吾身,夜半思过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德服人,以礼待人,以诚感人,以信立人。君子不器,大象无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道贯古今。修身之道,在于心,在于行,在于恒。
这些古文都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