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的故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勤奋好学,即使在生活困苦时,也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据《进学解》记载,韩愈经常点燃油灯来接替日光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从而留下了“焚膏继晷”这一成语,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成语解释:
焚膏:点燃油灯。
继晷:接替日光照明,即借助灯光继续学习。
整体: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故事背景:
韩愈在《进学解》中表达了自己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学问的执着。他通过勤奋的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但现实却让他屡遭排挤,生活困苦。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教育学生要勤奋努力,强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和刻苦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韩愈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学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