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摘抄内容如下:
《尚书》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相传孔子白头整理《尚书》,让上古美德流传后世,敦煌遗书,洞藏近千年,让华夏文明的精粹,绵延不绝。
中国典籍,字句中,讲述着先人们的治国理念和处世之道,篇目里,记录着祖先们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而这些宝贵的文化密码在告诉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从何而生,为何而来,而又该去向何方。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尚书》流传了两千多年,不论是尧舜禹上古德政,鼎定九州,还是夏商周民望兴替,礼德治邦,都在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构建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
《尚书》包含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共58篇。
“民本” 最早源于《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青石刻经,青史永存。
历史真的是最好的教科书,《尚书》在传承过程中,几经波折,离厄重重,但是还是传之后世,为无数的读书人、护书人所传承,他们的这种精神,也为时代所坚守,如今我们更需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在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过程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天工开物》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天工开物》: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
被世界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以《天工开物》传承科技传统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用一粒种子造福全世界的现代科学家袁隆平,他们都是心怀梦想的人。
禾下乘凉,天下富足,是两位相隔了三百年多的中国科学家心中共同的梦。
千百年来,中国历代科学家一直在延续和传承一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科学梦想,那就是发展科学利益民生,造福人类,促进文明。
《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李时珍也被誉为“药圣”。
《本草纲目》是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早创造植物分类法,考订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历史方面书中已有进化动物“毛协四时,色合五方”。(动物的外态形色,都与时间,地域的变化不同相适应)
这些摘抄内容展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节目中关于《尚书》、《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的精彩片段,体现了这些典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