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
有人问爱因斯坦,说:“您已经这么厉害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为什么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面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去探索。”
霍金
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巨人霍金罹患渐冻症,1970年正是他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时候,此时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而后永远的坐进了轮椅。尽管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还是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霍金不愿向恶疾低头,他最喜欢被视为科学家,然后是科普作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他希望被视作一个正常人,他拥有着与他人一样的理想抱负,他励志即使明天就要结束生命,那也要做他最爱的科研到生命的最后一秒。他拖着病驱拼命搞科研而后写作,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苏轼
宋代文学家苏轼年轻时就已是学富五车,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他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过於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会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於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回来,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
钱锺书
1929年夏,钱锺书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才华之优轰动整个清华。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要不是校长罗家伦赏识钱钟书的国学和英文,竟要被拒之门外了。
杨时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无论成就有多高,学习都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达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