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关于历史上一味的忍让的事例?

59

历史上有很多一味忍让的事例,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例子:

六尺巷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韩信胯下之辱

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

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鸿门宴

刘邦见势不妙,甚至有杀身之祸,当时,形势与环境都不利,又无力抗衡,无脱身之计,也不肯任人宰割,鱼肉砧板。怎么办?他不敢轻言,只能忍一时之气,无奈采取如厕为名这小小且不雅的诡计,有人笑谈说:从尿道上溜之大吉,逃之夭夭。然刘邦自己说的好:“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正是这忍一时之气的胸怀和气度,才成就了后来的“垓下之战”,“霸王别姬”,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刘邦则成就了大汉王朝,称为汉高祖。

司马懿忍辱负重

司马懿是三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自始至终他与诸葛亮都是死对头,效力不同的君主。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并不逊色诸葛亮,但是他比诸葛亮更能忍,做事谨小慎微。在和诸葛亮对战时,任凭诸葛亮怎样羞辱他都一一忍受,从不发怒,熬死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司马懿活了72岁,他的一生几乎都在隐忍。在五丈原与诸葛亮对峙时,诸葛亮为了激怒他,便命人为他送去了一套女人家的衣服,在拿到衣服后,司马懿并不恼,只是向旁人打听了诸葛亮的状况,当得知诸葛亮寝食难安时,他便知道诸葛亮可能病了,命不久矣!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去世了,终年53岁。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这位曾被吴王夫差打败的勇士,用他十年的默默忍耐,书写了一段恢宏的复仇史。在吴国的俘虏生活中,他心如死灰,也曾面对无数屈辱,但他深知要想复兴自己的国家,必须学会忍耐、积蓄力量。他以卧薪尝胆为信条,毫无怨言地承受屈辱,潜心学习,观察吴国的每一个细节。当时机成熟之际,他重整旗鼓,反身向吴王宣战,最终以一次决胜负的战争,成功灭吴,重振越国雄风。

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忍让并非软弱,而是一种智慧和大格局的体现。通过忍让,他们不仅化解了危机,还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历史上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