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七章原文及注释如下: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贤贤,第一个“贤”作动词,意为尊重、尊崇;第二个“贤”作名词,指贤德之人或贤德的品质。易,有改变、轻视等意;色,指容貌、美色。
竭:尽力、用尽的意思。
致:奉献、献出之意。
翻译:子夏说:“一个人能尊重贤德而轻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阐述、传述已有的。
作:创始、创作、创造。
窃:私下、私自。
老彭:商代的贤大夫彭祖。
翻译:孔子说:“只传述旧章,不创制新作,笃信、爱好古代的文化,我私自和老彭相比拟。”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吗?”
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翻译:孔子说:“如果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讲习,听到义理不能改正,有错误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子曰: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翻译: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已经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翻译:孔子说:“志向于道,依据于德,依赖于仁,活动于艺。”
子曰: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翻译:孔子说:“从我自己开始学习礼仪,我从来没有不教诲他的。”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方面,我就不再重复讲解了。”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翻译: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孔子在这一天哭泣,就不再唱歌。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翻译子谓颜渊曰: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翻译: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子之所慎:齐,战,疾。”
翻译: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