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收录在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全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厌恶。
在诗中,鲁迅先生首先描绘了自己在昏沉的夜里,通过想象和回忆,看见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像一天云锦,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他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等景物,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这些景物和人物都解散、摇动、扩大、互相融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画面。
然后,鲁迅先生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他总记得在昏沉的夜里的这个好的故事。他通过对比梦境和现实,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的“好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梦境,它象征着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心灵深处感动与美好的向往。
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