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朝花夕拾》一书中,是第八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回忆了鲁迅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以及他在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求学经历。
衍太太的形象
衍太太是一个表面对孩子好,实际上却暗中使坏的人。她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他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格。这些行为显示出她的自私自利、奸诈和坏心眼。
求学经历
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他描述了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思想影响
文章中,鲁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时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这表现出他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以及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社会现象
《琐记》不仅是个人的回忆,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文章通过描述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展示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新思想的难以接受。
总的来说,《琐记》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进步思想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束缚的反抗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