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的生平充满了勤奋和节俭的故事。
勤奋的故事
刻苦读书
曾国藩自幼勤奋好学,给自己定下规矩:每日不背下一篇文章便不睡觉。据说有一次,他为了背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反复诵读却背不下来,直到小偷在房梁上睡了两觉醒来,见他还在背诵,忍不住跳下房梁指着他大骂,并流利地背完文章后离去,曾国藩呆立当场。
勤奋为政
曾国藩在翰林院时,因为穿着一件在肘部打了两个补丁的朝服而格外显眼,自然也入了道光帝的眼中。他以身作则,希望上行下效,缓解国家的困境。
任两江总督时,曾国藩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词。他还亲自审讯重大案件,半年之间结案4万多件,多年尘牍为之一清。
节俭的故事
饮食简朴
曾国藩虽然身为高官,却一生节俭。他吃饭常只有一道菜,被称为“一品宰相”。他常对儿子曾纪鸿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穿着朴素
曾国藩三十岁时做了一件天青缎马褂,只在喜事或新年时偶尔穿一下,一藏就是三十年,衣服还和新的一样。平日他总是穿着土布衣服,不追求华丽服饰,认为衣服能蔽体保暖就行,无需讲究材质和款式。
财务节俭
曾国藩出身贫寒,祖上都是农民,他通过读书做上了大官,但依然非常节俭。他曾经欠了两千多两白银,直到去做两江总督才还清。面对这样的生活窘境,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并在创建湘军时也不择手段地去搞钱。
教育子女
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严格,要求他们勤俭节约。他给家里的妇人和女儿制订了一个雷打不动的“日程表”,规定每天要做的事情,包括做小菜点心、纺花绩麻、做针线刺绣等。
总结
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勤奋和节俭都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