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摘抄的好句子包括:
1. "学不了端庄的圣贤,就做田里的圣贤。"
2. "到底什么是中国? '中国'这个词,在文献中最早就是出现在《尚书》里,我想禹划九州是中国;尧舜禹,汤文武,孔夫子,伏生是中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敦睦九族,协和万邦是中国;有典籍才有中国"
3. "山河是一部史书,壮游如同读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5.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分散着民族的才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宝。"
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7. "《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8. "伏生守护和传承《尚书》"
9. "何为九州?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10. "华夏为何一体?自古,就是一体。"
11. "并不是我们不需要信仰,而是我们本身就有坚定的信印。"
12.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13. "称尔戈,比尔干 , 立尔矛,予其誓。"
14. "中国从未生现神权压抑人性的局面,列祖先贤都是坚信人定胜天的。"
15. "牧野一战,庞大的商王朝轰然崩塌,新生的周王朝强势崛起。"
16. "得道多助,失道募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17. "历史的洪流验证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导向。"
18. "民本德政,福泽后人。"
19. "华夏经典,弦歌不缀。"
20. "青石刻经,青史永存。"
21. "传承祖先不朽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22. "愿我华夏民族自此生生不息,愿九州生民永世昌宁。"
2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24. "正人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25.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26.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27.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28.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其实重视记录和传承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29. "我们为什么要写史?因为我们要“以史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
30. "我们为什么要读史?因为我们要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
31. "一无所知。仅仅只是因为内心的认同而借鉴古人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以此寄予对新生命未来喜忧参半的期许而已,但或许在冥冥之中就已经注定了后来我要用“历史”来作为教育孩子万物之识的首选学科。"
32.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33. "《天工开物》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34. "《天工开物》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被世界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5. "以《天工开物》传承科技传统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用一粒种子造福全世界的现代科学家袁隆平,他们都是心怀梦想的人。"
36. "禾下乘凉,天下富足,是两位相隔了三百多年的中国科学家心中共同的梦。"
这些句子涵盖了文化、历史、哲学和人生感悟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所倡导的价值观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