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死而不葬”这句话并不是直接出自某首诗,而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用来批评那些不孝之人。在《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在《论语-学而》中,孔子也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此外,这句话也出现在一些现代语境中,例如:
1. 有新闻报道了一个63岁的老人,自从老伴去世后,儿子和儿媳妇对他不管不问,他到处找人调解,儿媳却坚持“生不养,死不葬”。
2. 在电影《何以为家》中,有一句台词是“生而不养枉为人,养而不教是为罪”。
这些语境都表达了“生而不养死而不葬”这句话的含义,即父母有义务抚养和教育孩子,孩子有义务养老和送父母入土为安,这是人间至理名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