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是战国时期的一篇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这个故事是由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所编撰,用以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和法治理念。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他的著作《韩非子》中包含了多个寓言故事,其中“自相矛盾”便是其中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盾和矛,声称盾无物可破,矛无物不穿。当被问及如果用他的矛刺他的盾会如何时,他无法给出答案,从而暴露了自己的逻辑矛盾。这个寓言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自相矛盾”,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行动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的情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