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以下是关于重阳节的一些主要习俗和由来:
登高祈福
由来:重阳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季秋丰收祭祀,古人认为九九重阳,阳气长盛,避邪免灾。
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远眺,以迎接金秋的到来,寓意着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
佩插茱萸
由来:茱萸被认为有驱邪的作用,古人会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避邪。
习俗:人们会将茱萸插在衣服上,或将茱萸挂在门楣上,以驱除灾害和邪气。
饮宴祈寿
由来:重阳节有饮宴祈寿的习俗,古人认为在这一天饮酒可以长寿。
习俗:人们会品尝重阳糕点,如重阳香酥饼、重阳茶等,并饮用菊花酒,以庆祝佳节,传递幸福的祝福。
祭神祭祖
由来:重阳节是秋季丰收祭祀活动的重要形式,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
习俗: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为已故的亲人献上鲜花、食品和香烛,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敬老爱老
由来:重阳节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成为一个敬老爱老的节日。
习俗:在重阳节这一天,家庭和社会会组织各种活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如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等。
其他习俗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的重阳糕上还会插上一面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以代替“登高”的意思。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重阳节的习俗和由来丰富多彩,既有古老的传统文化,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尊老爱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