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关廉洁自律的名言警句,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宋·杨万里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
宋·苏轼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宋·苏轼
“涅于混浊而不缁。”
宋·苏辙
“不以私爱害公义。”
宋·苏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宋·朱熹
“心中不胡思乱想,就不会轻举妄动。”
宋·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廉耻,士君子之大节。”
宋·欧阳修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左丘明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论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刘向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白居易
“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
柳宗元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包拯无千金之产,有万民之誉。”
包拯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宋·司马光
“廉不贪直不倚。”
唐·柳宗元
“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瘦人以肥己。”
《明史·循吏传》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
清·曹雪芹
“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
《吕氏春秋·忠廉》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西汉·韩婴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西汉·桓宽
“廉仁公勤四者,乃为政之本领。”
《西山政训》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
这些名言警句体现了古人对廉洁自律的高度重视和深刻阐述,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