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的原文及意思如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这里指孔子。
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这段话的意思是:
学习了知识,然后不断地温习和练习,这会让人感到快乐。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会让人感到愉悦。
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这段话强调了学习、复习、交友和修养的重要性,体现了孔子倡导的君子风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