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肯定和亲切的态度,提高孩子的自我感知;批评,指责和冷漠的态度,降低孩子的自我感知。
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喜、怒、哀、惧,但是我们只要作为老师,面对学生,我们的所有的喜、怒、哀、惧都要为了我们所面对着的学生。
夫妻之间,情人之间,亲子之间必须睁一眼,闭一眼。
人生经历不一定都是财富,只有如何认识你的人生经历,才有可能成为你的财富。
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孩子。只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无吝惜地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赞美,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
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你自己不敢走的路。
所有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必须建立在广博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
人的心理障碍给一个人一生的困难,远远大于一般的身体缺陷带给人的困难。
认识自己,才能帮助别人。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当众表扬,背后批评。
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如果您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地去“放纵”他,“迁就“他;如果您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人的话能造就人,也能毁掉人。
人类会因累积的学习和经验,告诉自己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让拒绝尝试变成自己的习惯,那正是创造力最大的致命伤。
如果一个人真正值得大家去称赞,就根本没有必要去自大,否则就是浅薄了。吹牛,自负,自夸自大,倨傲等等,这些实际上是对未能成功或者彻底失败心态的一种掩饰。相反,谦恭表现了一个人对成功的信心。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当一个人完全受限制于理想自我并由它的指引时,他们就总会以“应该是什么”来支配自己的思想。他们生活在无数的“应该”下,渐渐地与现在疏远。这种理想化自我属于神经质性格。对此,最重要的是放弃理想化而从真实自我中发展自己。
所有口述手写的辞句中,最悲哀的就是“本来可以?
父母不爱,不表现爱,或不表现足够的爱,一定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和缺陷。
当一个人专注做事的时候,他就会忘记自己忘掉附加在自己身上的太多是非。并且,过分计较自己利益的习惯会成为自己事业的阻力。
不管此刻多么黑暗,爱和期望总在前方。
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真实的流露。
为了避免对人性失望,我们必须首先放下对人性的幻想。
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
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并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我更优秀,让自我过更好的生活。
要对这残缺的世界坚持耐性,也别高估自我的完美。
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爱本质上是给予而非获取。
把好的感觉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方法是在不强迫的情况下,改变人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
不要当众批评孩子,这种方式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真正有效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