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年》部分原文如下: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小茨冈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此外,高尔基的《童年》中还有以下片段:
那时候,我们总喜欢一起踏着单车飞快地穿过人群,风在身后扯着我们的头发,享受着风的凉爽和飞的刺激,却不知大把大把的快乐时光顺着飞扬的发丝和衣角溜到身后,头也不回。 为什么人总是在美好事物快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有一天,阿辽沙从后面的楼梯跑下来,望见一个小女孩坐在楼梯上哭,她找不着家了。阿辽沙认得这个小女孩,她是楼下的一个女住户的孩子。她家的女厨子出去了,没把门关上,小女孩走到这座从没来过的楼梯上,就迷了路。阿辽沙把她送回家去。 小女孩的母亲望见她的女儿跟阿辽沙一同回来,觉得很惊奇。问清了是怎么一回事,她就对阿辽沙说:“多谢了! ! ”又说:“你要我送你一点儿什么吗? ? ” 阿辽沙说什么也不要送,假如她肯借一本书给他读读倒好。小女孩的母亲微微一笑,从桌子上拿一本书给他。 “你的手可 没洗干净呢。”她皱一下眉头,这样说。 “唉,这句话她尽可以不说。”阿辽沙离开的时候想,“假如她也要擦铜器,刷地板,劈木柴,她的手也不会比我的手干净。” 阿辽沙把书藏在顶楼上。
这些片段展现了高尔基童年时期的一些经历和感受,以及他与周围人物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