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日期是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时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中秋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普遍认为与古代的秋收祭月习俗有关。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这种习俗流传到民间,逐渐形成了中秋节。同时,中秋节也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紧密相关。
中秋节的习俗包括:
祭月:
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拜祭月神。人们会在月下设香案,摆上月饼、瓜果等供品,全家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赏月: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最早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后来扩散到民间。在唐代,中秋节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吃月饼: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其他习俗:
包括博饼、看灯会等。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